易征祥(1919—2013.2.18),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出身川剧世家,幼年加入著名川剧班社三庆会,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在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和市戏剧学校工作,一生为川剧表演艺术和传承教学呕心沥血。易征祥有“易万本”美誉,因为他即使到晚年依然记忆力惊人,对各类川剧剧目了如指掌,并努力整理经典剧目。首创踢蜡台等川剧绝技。
戏剧革新
踢蜡台
《放裴》是川剧中具有代表性的著名折子戏,在《放裴》演出中,观众可看到裴生得知慧娘已做鬼时,大惊失色,左脚独立、翘起右脚,并把蜡台放在右脚掌上,双手执飘带,上身面向观众仔细观察,突然一惊,脚掌向空中一抬,蜡台被抛在半空后,裴生一把接住,而蜡烛还在燃烧。这个惊险而又精彩的川剧技巧叫踢蜡台,创始人正是易征祥。
吐火
易征祥非常重视川剧改革创新,当年大徒弟陈登泰将要演绎《放裴》时,易征祥原创了踢蜡台技巧,学会后,陈登泰第一个表演踢蜡台,大获好评。易征祥的妻子萼瑛(本名邹淑芳)是位川剧旦角演员,这对川剧伉俪表演过很多夫妻戏。在演出《放裴》时,萼瑛也大胆创新,从其他剧种学来吐火技巧,吐火这一绝技也从此在川剧流行开来。
芭蕾
易征祥一直很关注川剧振兴,他认为,川剧不仅要继承,还要改革。易征祥的演出常吸收其他剧种优点取长补短,甚至还和妻子一起学了芭蕾动作。
人物经历
拜师学艺
1919年,易征祥出生在达州一个川剧世家。在父辈影响下,易征祥从小学戏,1岁便能登台扮“娃娃生”,3岁就会在台上唱词了。
易征祥从小跟着父亲唱戏,在武胜、合川一带唱戏途中,他结识了三庆会女演员常玉卿,并被收为义子。由于三庆会缺“娃娃生”,常玉卿便欲把易征祥带回重庆。1922年,易征祥和父亲一同进入三庆会,并和后来著名的川剧丑角大师周企何一同拜唐荫甫为师。
集大所成
在数十年三庆会学艺、演出生涯中,易征祥有了长足进步,与周企何感情深厚,用他的话说是“他知我心,我知他意。”且对年长自己的周企何很是敬重。易征祥和周企何共同为三庆会的巩固和发展尽心尽力,在三庆会的“联席讲座”(即艺术培训班)上,周企何讲解剧本、表演艺术等,易征祥则讲声腔艺术、舞台表演和川剧曲牌。
病逝
2012年11月,易征祥被检查出肺癌,病情逐渐加重,精神状态很差,妻子萼瑛回忆道,即使病重时,他还心系川剧:“他生病了都还指导学生,有学生来看他、请教他,他都特别高兴,有时晚上做梦都唱着川剧。”2013年2月18日凌晨两点,易征祥在家中病逝,享年94岁。
四川川剧研究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