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甲生(一八六兰一一九一五),字琴生,四川华阳石板滩(今成都郊区)人,清同治二年一八六三年生,民国四年(一九—五年)因病逝世。清末民初以来的川剧著名表演艺术家,以工文武小生驰名于世。幼时,李甲生曾读过几年私塾,略通文墨,以后因家贫入太洪舞学戏,拜著名生角许小廷为师。他的岳父徐跃廷亦是太洪班的著名正生,对他在艺术上的长进,也有不少的帮助。
光绪年间甲生随斑在川北一带演出。在中江登台上演《锦香事》和《南华堂》(又名《蝴蝶梦》)二剧,获得观众好评。三十年后,甲生逝世时,还有当时的观众在挽联中提到他的这两出拿手戏:”收拾银拨冰弦,羡君巳醒《南华梦》;唱到晓风残月,教人长亿《锦香亭》。”
光绪二十年左右,甲生随班来到蓉城,以出色的扮相、蔼人的技艺轰动成都剧坛。他主攻丝弦戏,文戏如《五花棒》、《锦香亭》、《吊翠》《状》、《堂会兰拉》、《镔铁剑》、《鲛鲭帕 》等,武戏如三国戏中有关周瑜和吕布的戏均所擅长。其中尤以《凤仪亭》一剧最为拿手,李甲生在扮演中,把吕布其人从外形到内在特质都表演得淋漓尽致,博得了“活吕布”之誉。他头上的一对翎子,好似“活”的一样'可以根据剧情发展和人物塑造的需要,随心所欲地耍出各种花样。(甲生弟培生,外号“腊狗子”,头上的翎子功也特别出众故观众中有人赞誉:“曹黑娃的旋子,康子林的尖子,当不得‘腊狗子'的一对翎子。”)
之后,为了扩大艺术眼界,学习其他剧种之长,他曾在光绪二十五年左右,随同赴京会试的举人廖某到北京观光,看了一些京剧的演出,主动登门向京剧界的名家求教。在表演、唱腔上(尤其在武功方面)受益不少。回川后,他将京剧《法门寺》移植了过来,重新设计了川戏胡琴的唱腔,对丰富和发展川剧的胡琴腔作出了贡献。
光绪末,劝业道周孝怀设立“戏曲改良公会”,对川剧的剧本和表演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良”,其中一项是对当时伶正(演员)进行全面的考核.经过考试,李甲生与康子林并列第一名,获大银质奖章.足见他的艺术和道德修养同康子林是齐名的。
辛亥革命后,齐集在成都的各川剧班酝酿成立“三庆会”,他作为当时“太洪班”的首领之一,积极出面活动,并建议以乾嘉时期名震北京的“三庆徽(会”)作为“三庆会”的命名。后经协商,决定将“三庆徽”的“徽”字改为“会”学。
这便是“三庆会”命名的真实由来。
李甲生除了工文武小生外参还常演正生:《杀惜》中的宋公明,《三尽忠》中的张世杰,都是他在舞台上塑造得比较成功的人物。他的嗓子好,功夫深,表演细腻。无论扮演何种人物,都有气派。只可惜唱腔微“左”,有时有些跑调,但由于他“脸上来菜”,极善表情,也就弥补了他的不足之外。
他在太洪班中传授过不少艺徒,著名旦角雷泽洪就是他的高足之一。
可是,正当他年富力强、艺术上日趋成熟的时候,病魔夺去了他的生命。川剧界和文化界的名流,都为之同声哀悼。当时有文化名人某,惊闻李甲生逝世,即作南北曲一套挽之,现录二首子后:[折桂令]想当初烈轰轰地覆天翻,急腾腾陆走狂澜,乱纷纷吹黑焰。一霎时金瓯坠地,玉烛烧残,黄钟毁弃蛙声乱。可怜那梨园子弟散如烟,飘零法曲随花瓣。你再登歌筵,竟把那当场傀儡从头演。(注一)[太平令]你从今解脱雨花禅,我握笔难拟慈悲愿。说什么啸猿啼鹃,说什么淮南鸡犬,说什么蒙皮乌鸢,难言到下场时,总雪消冰泮。(注二)
(注一)黄钟毁弃蛙声乱:黄钟为古代乐器。其音正。借指贤者失意,小
人得志。把那当场傀儡从头演:原注指琴生在悦来茶园演辛亥革命纪念戏。法曲:唐玄宗时。梨园传下的一种高妙曲调。
(注二)雨花禅:梁武宗对,云光法师讲经于南京聚宝山上,感天而
雨,故以雨花得名。啸猿啼鹃:形容发声清越舒长,哀惋凄唳。淮南鸡犬:汉淮南王刘安,服药求仙,白日升天,余药置庭中。鸡犬食之,亦升天。
蒙皮乌鸢:指以演唱为生如乌鸢之觅食,出典是,释文误。“说什么”三句皆言甲生技艺之精绝也,乌鸢,鸟名,苏轼和子由诗:“歌鼓惊山草木动,箪瓢散野乌鸢驯”。
四川川剧研究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