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相关单位简介 当前位置:首页 > 川剧相关单位简介 > 乐山川剧艺术研究院
乐山川剧艺术研究院
作者:admin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3-28 点击量:3991 次


    历史沿革

    乐山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川剧艺术研究院,原乐山市川剧团,始建于1935年,前身系享誉全川的“新又新科社”,具有深厚的川剧文化底蕴,是“嘉阳河”川剧艺术流派的代表。

    1951年9月,乐山专员公署文教科接管“新又新科社”,更名为“乐山人民川剧团”。

    1953年4月,更名为“乐山川剧团”,同年10月,招收第一批学生13名。

    1958年更名为“乐山专区川剧团”,同年11月,在大佛寺成立“乐山专区戏剧学校”,招收学员。

    1970年改名为“乐山地区川剧团”。

    1971年,成立“乐山地区文艺学习班”,招收京剧、川剧班学员,1973年川剧班毕业学员分配至乐山地区川剧团工作。

    1980年4月,乐山地区成立“戏剧训练班”,地址在肖坝干部队农场,招生37名,分表演、音乐两个班,学制三3年。

    1985年,随撤地建市的行政区划变动,更名为“乐山市川剧团”。

    1991年,经乐山市人民政府同意,剧团招收30名学员送四川省川剧学校“委培”学习,1995年9月,毕业后分配至乐山市川剧团工作。
    2008年,“嘉阳河”川剧艺术被市政府列入乐山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

    2012年被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传习展示基地。

    剧团历代代表人物有刘怀叙、傅幼麟、邱福新、刘云深、谢平安(谢跃虹)、王开华(王跃泉)、刘五元(刘跃德)等,他们创作、演出了大量有影响的作品。刘怀叙编写了《黑化大观》《庸医鉴》《洪宪官场》《枪毙田玉成》《炮打万县》《太太的枪》《哀鸿》《哑妇与娇妻》《一封断肠书》《是谁害了她》《自残》《枪毙殷汝耕》《滕城殉国记》《芦沟桥头姊妹花》《独脚将军》《乞儿爱国》《姐妹爱国》等剧;傅幼麟代表剧目《铁笼山》《归正楼》《八阵图》《评雪》《堂会三拉》等;邱福新饰演的《花子骂相》《请医》《邱元顺打令牌》《裁缝偷布》《出天方》《做文章》等戏深受赞誉;刘云深饰演的《临江宴》曾于1954年9月赴北京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演出,他在《御河桥》一剧中扮演的柯太傅,曾到中南海为毛泽东主席及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谢平安代表剧目《子都之死》《双八郎》《闹天宫》等,后成功执导著名编剧徐棻根据李劼人代表作《死水微澜》改编的同名川剧而获得文华奖。之后,他导演的魏明伦作品《变脸》《中国公主杜兰朵》《潘金莲》《好女人·坏女人》等也赢得了川剧界一致认可;王开华主要作品《桃村新歌》、《大佛传奇》《天下一佛》《老人与少年》《太白醉写》《清风亭》《大佛·海通》等;刘五元担任音乐设计的作品《大佛传奇》《杜鹃啼月》《天下一佛》《杀嫂》《大佛·海通》《五十七》《郑姑姑》等。

    现状概况

    2013年,全国文艺院团改革,撤销“乐山市川剧团”和“乐山市歌舞剧团”,合并成立乐山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下设“川剧艺术研究院”和“歌舞艺术研究院”。



Copyright ? 2012-2015 www.zgcj.cd168.cn 成都全景网络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维护
四川川剧研究院 版权所有